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机床行业高端失利 低端失控
2014-06-27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前十个月,日本和德国对中国的加工中心出口额分别增长了22%和27%。上述情形说明国产高端机床与国外强手差距明显,多年来,国内企业开发了大量高端新品,但基本处于模仿跟踪的初级阶段,形似神不似,不能满足需求。形似神不似的弊端与过去十年间机床行业技术改造“重硬轻软”的去向有关。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跟踪的骨干企业当中,九成以上在近年实施了大规模技改,大重型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并且投资绝大部分用于厂房、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在技术基础建设、深层技术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等软实力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由此造成产品集中于中低档、通用型并且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常常与价格战并存。近几年,受低端机床市场大好的利益驱使,大量企业入驻低端机床领域,导致目前该领域的市场需求饱和、产能过剩,同等技术条件下,企业之间只得大打价格战。激烈的价格战使企业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研发能力的提高,以致于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难以自拔。


机床行业不同于日常消费品,那种大而全的模式已不适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总局局长梁训瑄曾说过,机床是投资类商品中与用户个性化需求关联最为密切的商品,其生产经营模式是多品种、小批量、“量体裁衣”和成套供应,整个机床工业有效的组织规模和形式是专业性强、短小精悍的企业组合。


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环境下,让利润本来就不高的机床企业日子更加难过,其生产成本也相应上升了10%至20%左右。高成本的价格战不但会分散企业精力,对其产品质量也会造成影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企业难免会降低产品质量,最终也丧失了自己的品牌。大打价格战只能百害而无一利,不但削弱了行业利润,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坏了行业发展的整体形象和经济环境,导致整个行业利益的滑坡。


当前,企业的技术升级及产品结构调整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我积累,但企业的无利润甚至亏损状态,就没有能力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就是有些企业靠银行的贷款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也无力支付银行的本息,直至企业渐渐走到倒闭的边缘。由于机床价格的下降,必将使主机厂家压低功能部件的价格。机床的每一次降价,都将传导给下游的机床附件、配件厂家,使下游厂家无力进行新的功能部件的开发,不利于全行业功能部件的技术升级。


更为不利的是,德日等国主要企业针对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推出新策略,即在高端主导的基础上向下延伸,重点拓展中端市场,这些动向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机床行业的困境。面临这样高端空白、低端混战的复杂情况,中国的机床行业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产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之路。(本文节选自中工联创(北京)国际装备研究中心《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敬请访问浏览蓝皮书核心信息和征订渠道)


机床价格战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