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装备制造业融资与商业价值
要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在制造业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终端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装备制造业的融资问题和融资途径也成为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发展的关键。
第一节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一、行业融资特点(一)流动资金需求量大
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含义和特点,装备制造业多为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需跨行业配套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因此具有原材料采购资金需求量大和回款周期较长的特点,从而导致装备制造行业流动资金需求大。尤其在业务规模扩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补充流动资金。
以某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稳定的高压开关设备厂为例,其2009年财务报表如下: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流动资产大约占75%,非流动资产大约占25%左右,公司财务状况非常稳定。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流动资产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该公司财务报表中显示: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比重较大。公司主要业务为高压开关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属于重大装备制造业。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由于其生产周期较长,导致公司存货余额较高,同时为保障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需要保留比较充足的货币资金,导致货币资金余额较高;公司在融资方面需要大量短期融资,可通过银行的短期借款或其他商业信用取得较低利率的短期贷款,以周转滚动的方式利用贷款,降低财务费用,并保持公司正常运转。装备制造业原材料采购和回收期的特殊性,导致了该行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
因此,正确认识装备制造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并有效解决流动资金问题,是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时间长
装备制造业由于多为重大装备的生产和制造,因此其具有着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报时间较长的特点。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整个装备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虽然有一些上市企业有较好的业绩,但由于多年沉重包袱的拖累,大多数企业利润率还是很低的。如果银行5年以上贷款利率约为7.83%,从这个角度来看,装备制造业企业如果贷款,便意味着不盈利,甚至亏损。因此投资规模大,回报时间长的和银行贷款利率过高,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融资的瓶颈。甚至在投资建设的第一年,企业就要支付很高的银行利息。同时,目前的金融评价体系和贷款体系并不利于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根据上述分析的装备制造行业自身特点和其所在的市场环境,当前很多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很高,一般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贷款给装备制造业企业,因为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的评价标准和贷款政策与其他行业是相同的。因此,要解决振兴装备制造业所需资金问题,使装备制造业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成为装备制造业融资问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改制重组成本大
有资料显示,装备制造企业,尤其是重大技术的装备制造企业,多为老牌国企,他们当前最为需要和渴望的是通过改制、重组和并购等手段,提高其产品和自身的盈利水平和能力,重新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但重组并购、改制等都需要巨额的成本费用。并且在研制开发新产品、高端产品等方面,也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要振兴整个装备制造业,关键还是要寻找资金来源,以解决这些国企的改制和发展问题。大型国有企业改制所需的巨额成本,也是装备制造业融资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
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成功。而在其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多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融资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败。在现阶段,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资金投入不足是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技术创新又是企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融资困难原因分析(一)融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资的渠道,是指经济主体获取资金的形式、手段、途径和渠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融资方式进行不同分类。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方向的不同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等,不会发生融资的费用,因此内源融资的成本也会低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理论上是企业最优先考虑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实际中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还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因此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选择内源融资,在内源融资无法实现时,企业只能转向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一般来说可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间接融资中的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中的债券市场融资、商业票据等,后者主要指直接融资中的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主要利用直接融资,即股票融资来进行融资活动。据有关资料,美国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比例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60%;而日本等国家则与英美国家企业相反,主要通过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渠道来进行融资活动筹得所需资金,有关资料显示,在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比例约占外源融资的80%-85%。但由当前数据来看,各国融资方式都有所转移和变化。英美企业间接融资的比重比70年代前增长很多,而日本直接融资的比重也有大幅增加。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就装备制造业而言,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并不发达,市场不规范并且各方面限制条件众多,尤其是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使装备制造业企业很难在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获得所需资金。另外,中国融资金融工具也很单一,企业目前为止主要融资方式仍然是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而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基本没有发挥其作用,利用率非常低。西方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理论为:内源融资的成本最低,债权融资的成本次之,股权融资的成本最高。理论上,选择融资方式的顺序应为:首选内源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是,据现在形势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多倾向于首先考虑股权融资,也就是上市。这种倾向和偏好,实际上是与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相违背的。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不发达,并且逐年缩小的情况也与企业强烈的上市融资倾向有直接关系。中国的债务融资规模小,并且以银行借款为债务融资的方式。这样的融资市场环境是制约中国融资渠道扩展,使融资方式多样化的不利因素。
而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来说,上市的机会亦是少之又少。上市的政策和条件主要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上市融资要求,而对于中小企业,上市的条件和限制使得上市融资很难,中小企业目前仍旧以银行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因而中小企业初期发展融资渠道狭窄。由于中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由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其融资方式都较为单一,融资选择不多,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制约中国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在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过程中碰壁,企业则很难找到其他的融资途径,解决大量的资金需求问题。
(二)国内直接融资市场不完善
外源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中又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则更低。在美英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外部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但大部分中国企业却没有在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选择上市,进行股权融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体制问题。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包括很多中介机构都不是政府、不是企业、不是事业单位,但又有着行政级别,很奇怪的半政府机构。他们不是完全独立的利益体,无法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企业,这样的体制对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是非常不利的。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是有很多限制的。而外国很多交易所是股份制公司是企业,中介机构也是企业,伦敦交易所,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都是上市企业,完全按照市场按照企业的规则办事。所以说,国内的民营企业和政府打交道很难,这样的体制原因使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的阻力很大。另外,体制不健全导致隐性成本过高,时间成本高。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和双向价格发现机制,在股市上涨阶段,大量储蓄资金直接涌入股票市场,推动市场的暴涨;在股市下行时,资金又从股市回流到储蓄账户,成为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投资主体的结构性缺陷也是导致股市出现较大波动的重要因素。较高的个人投资者比例和“羊群效应”明显的机构投资行为加大了中国股市的不稳定性。这样的股市一般企业是会比较担心的。还有,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之后,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一些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形成的制度措施需要完善、调整和重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一些老问题的逐步化解,一些新的问题又会逐步显现,给市场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上市环境下,企业的股权融资变得难上加难。
(三)担保机制不健全
首先,装备制造业企业一部分为老国企,他们需要进行高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但由于高端产品研发的不确定性,通过银行贷款来为项目融资就有很大困难。虽然银行开展了项目贷款,但限制条件很多。尤其在新产品开发上面,银行对产品未来的不能预估性,造成了不愿放贷的现象。项目贷款是指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而融通资金的方法,它是国际中、长期贷款的一种形式,工程项目贷款的简称。由于通货膨胀和新建大型工程项目所需费用急剧增长,与这些大型工程有关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另外有些政府或企业的资金被占用在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中,也使得它无力再举办新的大型工程。为了促进大型工程的建设及开拓资金运用的新途径,一些银行兴办了这种工程项目贷款业务。项目贷款,也被称为项目融资,或项目筹资,是以项目本身具有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可行性或者第三者的抵押为担保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抵押形式包括:项目经营权,项目产权和政府特别支持等。项目融资与一般贷款最大的区别是归还贷款的资金来自于项目本身,而不是其他来源。项目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也有用于项目临时周转用途的短期贷款。项目贷款按项目性质、用途、企业性质和产品开发生产不同阶段划分,主要有几种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商业网点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是指用于现有企业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而发放的贷款。而科技开发贷款是指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或应用而发放的贷款。项目融资为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尤其是技术改造、科技开发方面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担保抵押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项目本身具有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可行性或者第三者的抵押为担保的形式,那么就需要项目本身的高投资回报率或第三者的抵押。而项目本身的前景又难以预估,因此第三者抵押的抵押担保风险也较大,因此很难实现。
其次,制造业中小企业方面,银行普遍认为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而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财务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特别小企业,一旦产生问题破产,就没人管,致使银行的贷款质量得不到保证。虽然近几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金融单位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很多尝试,各商业银行也对其进行很多努力,但真正实现大规模融资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并不多。尤其是信用担保问题难以解决。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各地也纷纷响应,积极安排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资金。国家也同地方部门积极研究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方法,并推进担保体系的建立。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担保机构本身的注册资本质量较低。其次是担保体系不完善、不健全。最后,具体的信用担保运作方式和管理上也缺乏经验。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条件审核严格,限制条件也很多,这使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优惠,并且不能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同样也很难实现银行贷款。通过现行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数量及金额,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
(四)企业结构调整困难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
装备制造型企业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其老国企遗留问题相对严重,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十分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中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一直比较低,国有企业的困难制约了中国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胜循环。国有小型企业效益普遍差,大多数资不抵债,仅存的国有净资产质量也很差,实际市值很低。国有中型企业一部分规模相对较大,净资产也较多。国有大型企业利税要占全部国有企业的60%以上,资产和销售额占全部国有企业的70%以上。尽管从低利贷款和其他政策保护下得到大量暗补,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的数量和亏损总额却未见改善。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很多,直接原因包括: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生产资金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但运行机制不合理是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直接表现为:缺乏权责利相统一的经营机制,缺乏政企关系合理的管理机制,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根据不同的产业性质,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三类:公益性、垄断性国有企业,基础性国有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目前遍布广泛的竞争性行业,影响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仅限于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做一些局部利益和权利的调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障碍,即国有产权代表和出资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对过剩经济的出现,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银行贷款难
首先,装备制造业企业很大一部分为老牌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大、时间长,因此这些企业再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较小。但是,除了少数大型项目可以获取国家拨款外,大多数企业还是只能以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另外,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等成本大,使得国有企业的债权人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同时风险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也将造成银行的信用风险,并且使整个国家经济不稳定。2008年,装备制造业内接连发生数起并购案,其中多涉及龙头企业,一度被人们认为是行业整合的开始。但随即而来的金融危机,却为这些并购蒙上阴影。另外,行业集中度偏低,是中国从装备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主要障碍。但由于此前中国金融政策的限制,装备制造业在产业调整、并购重组方面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持。
另外,中小型制造企业,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限制多,融资渠道更为狭窄,尽管从银行获得贷款困难重重,但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方式仍然是中小制造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金融系统及各商业银行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真正起到良好效果,实现重大突破的并不多。在制度、金融产品以及申请审批的流程等方面均难以满足中小工业企业的贷款需要。尤其是在2008年,执行货币从紧的信贷政策后,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国债、加大发行央行票据、扩张股市直接融资和提高贷款门槛等,这些政策都给银行资金带来巨大压力,使得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限制条件更为苛刻,信贷规模也缩小很多,使中小工业企业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四、拓宽融资渠道的对策(一)海外融资探索
由于国内上市环境限制和股权融资机制的不健全,海外融资成为企业筹措资金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充分利用海外上市之利,无疑可以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开拓出一条创新之路。
在国内融资遇到障碍时,企业可以放眼于海外市场。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融资,同时也是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之一。
以海外资本市场上股票融资业务为例,可以分析出海外市场融资的好处及条件。纳斯达克是很多人熟悉的股票市场,它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的(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英文缩写,但目前已成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代名词。信息和服务业的兴起催生了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始建于1971年,是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自我监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在纳斯达克上市对中国企业的益处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市盈率往往会高于美国其他市场,当然也会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市场,如新加坡、香港、伦敦等等。据统计数据报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市盈率平均在30-40倍的区间波动。而在香港、新加坡等市盈率约在13-16倍的区间波动,伦敦则要更低一点。高市盈率将会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以盛大公司为例,公司市值为20亿美元,而高于30倍的市盈率,就相当于6000余万美元。这6000余万美元将是盛大公司一笔巨大的资金,也是该公司实实在在的利益。其次,纳斯达克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知名度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本身就是利益。这样,企业不但得到融资,而且还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国内外的知名度。再次,由于纳斯达克上市需要企业信誉评级,这样也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最后,纳斯达克上市后,国际知名度提高,也促进企业在国内外开展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纳斯达克还会为上市企业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如纳斯达克市场在后续融资方面,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如果需要最快6个月就可以做二次融资。二次融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可以通过发企业债来进行融资;二是通过股权二次融资;三是通过银行来进行融资,在美国,可以通过信誉来进行贷款,可能并不需要真正的抵押;四是通过自己公司的上市后的高市盈率而获得的大量资金,来实施并购。
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改革重组的良机,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推动。上市的益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对企业有更高的披露要求
上市企业须遵照更加严格的法律、信息披露以及其他司法要求。以美国上市为例,如果想在美国市场上市,中国企业将改善自身企业的治理,并需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
2.接触规模更大的资本市场
再以美国上市为例,美国可以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据相关资料,截至2005年底,就有将近460家非美国本土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值达71000亿美元。虽然企业在其他海外市场上市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构投资者,但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可以进入美国的零售市场,这将利于企业扩大其投资群体,为企业今后的融资争取更多机会。
3.获得全球的认可
仍以美国为例,更多的接触到美国投资者、研究分析人员以及金融机构和媒体等都将使企业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将企业的理念文化等在投资者中广泛传播。这就使企业可以得到很多潜在的客户和投资商。不但拓宽了今后的融资渠道,也扩大了自己的业务。但是想在海外上市,并取得持续发展和成功,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遵守各种法规及规则和强有力的后市支持等。
4.树立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公司形象
如果企业计划在国际市场上市,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则企业自身将具备一些特有条件,如:行业内的优势地位、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健康的企业文化、稳定的资产结构、广阔的盈利前景及优秀的管理层。而这些条件的具备也将树立企业自身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
(二)创新担保机制
担保机制不健全是制约装备制造业融资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的担保机制无疑是一剂良药。
1.政府担保投融资平台
在北京开展的高端制造业投融资平台,企业贷款、政府“担保”的新型融资是一种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北京高端制造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加强政府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丰富高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高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困难。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财政局共同建立的高端制造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它联合了三家银行及专业担保公司,面向北京众多高端制造业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高效的融资服务品种。为促进企业融资,市工业促进局与市财政局共同设立了资金规模为5000万元的“担保代偿资金”。资金由担保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投融资平台负责推荐项目,每年可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5亿元。
担保代偿,是指被担保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由担保人代其履行义务的一种行为。担保人代偿后取得对被担保人的求偿权,取得对相应反担保抵质押物的处置权。担保代偿资金由北京市工业发展资金安排,根据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发展融资需求,可适时调整资金规模。发生担保代偿后,可按年度动态补充。
担保代偿资金重点支持领域: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领域;产品有较大市场容量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日常运营机构对企业3年期以内(含)的融资需求提供担保支持,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担保、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综合授信担保、企业短期票据融资以及其它融资担保。
项目申请程序大致为:企业通过“北京高端制造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申报融资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核;按照投融资服务平台和日常运营机构的共同要求,企业提交相关材料和《委托担保申请书》;通过初审的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联合日常运营机构进行审查;投融资服务平台负责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达到一定等级及以上的企业推荐给日常运营机构进行审查;评级结果作为是否为企业提供担保支持的参考依据;日常运营机构独立对企业做出评判,决定是否提供信用担保;在投融资服务平台应出具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后,日常运营机构应完成项目的评议、评审程序;日常运营机构在参考投融资服务平台信用评级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内部评议和评审,通过后出具担保意向书;合作银行进行贷款审查,通过后出具《同意贷款通知书》;日常运营机构落实反担保措施,银行组织发放贷款。
担保代偿资金余额沉淀部分,担保代偿资金日常运营机构可开展安全性好、回报较高、变现能力较强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家重点企业债券买卖、国债回购等业务。对信用记录良好、成长快、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日常运营机构可简化程序,进一步降低反担保门槛。担保代偿资金利息、运作收益按年度单独核算。对按规定交纳税费后的净收益,经北京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可全部用于弥补日常运营机构业务考察、培训、宣传和管理等经费。
“担保代偿资金”的创新尝试,无疑给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带来了启示,只有通过国家政策、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三方的努力,才有可能在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上有所突破。
2.网络联保贷款
信用担保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企业融资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信用担保方面,国家、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业务单位也一直在做各种尝试。如阿里巴巴和建行推出的一项新产品——网络联保贷款。网络联保就是阿里巴巴的会员企业以互相担保的方式,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阿里巴巴向银行提供客户网上交易数据,银行筛选后发放贷款。做这个产品的想法就是要从无抵押为突破口,并通过网络联保体自身,来解决银行内部的成本问题。虽然组圈并非易事,但在信用担保方面的大胆尝试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3.中小企业应急互助金
在江苏省开展的推进“百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工作和“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工作,为企业缓解资金困难提供了很大帮助。“百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是江苏省为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再担保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和银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采取的政策资金扶持措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按1:1比例为各县(市、区)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在全省形成20亿元总担保能力,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新增100亿元的贷款支持。此项工作的落实,为中小企业争取了更宽松的融资环境。
同时,“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也是江苏省建立融资担保机制的创新举措。“互助基金”主要是由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企业抱团取暖,共同化解融资难题的特殊举措。是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注资引导、企业自愿认缴的原则组建。另外,还需要各部门联动,有效监管。该基金由江苏省工商联、发改委、经贸委、财政、民发办、人行支行、银监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入会企业进行资格审核并负责具体运作。实践中形成了“商会受理审核,人行沟通协调,国投管理资金,重大事项会商,互相协调联动,有效监督管理”的运作模式。在应急互助基金规模无法满足入会企业的转贷需求时,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可按照政府分管领导的批示,向财政或国投公司采用短期拆借资金的办法,解决了基金规模偏小的问题,确保了符合互助条件的企业借用资金的需求。与此同时,基金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申请借用基金必须有贷款行同意续贷的书面意见”。
实践证明,按照“互助基金章程”、“互助基金管理办法”操作,可有效防范风险。由江苏省的实践经验得知,企业互助基金的建立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企业在贷款续贷手续办理过程中会遇到资金回笼时间与还贷周转不匹配而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尤为突出,政府组织推动及时建立应急互助基金,企业借助互助基金的平台,还贷后能确保续贷,享受的是政府的超值服务。虽然应急互助基金作用的发挥还有待不断探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方面运作主体、规章制度、运作模式、风险防范等有待规范,另一方面具体工作人员要加强金融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运作互助基金的能力,积极探索有效发挥互助基金作用的方式和举措。但是,江苏省在政府为企业担保和企业间相互担保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模式的信用担保机构,推动担保产业化发展,开创新产品新业务,将为企业解决信用担保难题找到新思路、新途径。同时也是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开发高新装备制造业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世界装备造业发展的新趋势。高新技术产业不但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特殊性,融资问题的考虑也有其自身特点。并且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时,融资问题也是其不得不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科技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高投入。从国际角度来看,各国也都致力于积极探索科技投入的有效方式,并积极建立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科技投入机制。首先,政府方面,应尽可能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阶段的直接投资。投资不但应包括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也应对民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进行支持。世界各发达国家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一直很高,研发费用的大量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的研发费用支出长期占到世界总量三分之一左右,德国的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在世界前列。日本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也一直很高,即使在“泡沫经济”破裂后,经济处于衰退状态中,日本也没有降低对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而大量研发费用的投入也给日本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和竞争优势。其次,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应适当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给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各国政府也分别采取相应政策,优惠政策主要有: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各类科研机构,在产品研发阶段所需固定资产、成果转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且适度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税率等。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给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2.通过商业银行融资
商业银行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根据其关联度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二者结合的松弛的模式,以美国和中国台湾省为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少部分发展基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第二种则是二者结合的紧密模式,如日本则是这一类型的代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资金超过一半以上直接来源于银行机构,而加上间接来源于银行机构的则更多。两种商业银行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都有其成功案例,就模式本身而言,并不存在好坏。而究竟采取哪种模式要从国家和行业的发展状况出发,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社会资金的分布情况、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和程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是否健全等宏观因素,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程度、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效率等微观因素。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在模式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途径和介入方式也是不同的。它包括:政府信用担保,银行向企业提供部分低息贷款的方式;银行控股成立风险投资公司或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方式等。各国经济环境不同、其金融机构发展程度不同,银行参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方式必然有所区别。但相同的是银行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银行投资也必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尤其是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美元的风险投资带来的专利要比1美元的研发费用带来的专利多3-5倍。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快速发展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其风险投资方面的发达,融资渠道的畅通和多元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在中国台湾省,风险投资也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经验表明,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完善的金融体制必将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成为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中国应致力于为高新技术产业及整个装备制造业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并发展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四)形成合理的投融资体制
目前,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投资融资体制上,一方面,中国政府在对企业拨款改为贷款后基本上停止对国有企业的资本注入,财政已经不再向企业界“输血”;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企业资本金普遍不足,经济效益差,有些企业甚至已背上不良债务。
由于历史欠税和待支付的企业转制成本等问题的困扰,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75%以上,个别高达近90%。过高的负债率侵蚀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损害了企业信用度,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国内投资市场日益扩大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装备制造业必须进行产业整合,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在政策上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通过资本金的注入化解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建立产业直接投资机制,实现装备制造业与金融业的紧密结合。
首先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本国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并确保中国资本控制骨干企业。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就会受制于外国资本,并失去产业控制权。
二是通过企业上市进行直接融资,进入证券市场是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最重要融资渠道。
三是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产业整合需要的资金。企业可以发行三种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允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兼并重组的资金。在欧美国家,曾经大量使用债券这个金融工具快速募集兼并重组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华尔街的高收益高风险债券,曾为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是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当前大量分散的社会资金,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融资导向,难以聚集起来直接进行产业投资,因此,通过建立产业基金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是解决装备制造业在振兴道路上资金缺乏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从“制造业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变的有效措施。
产业基金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资本市场,其投资目的在于长期的资本效益和基金资产增长,正符合解决装备制造业振兴中存在的由于研发能力和产业集中度低导致的资金问题。
第二节建立产业基金推动产业升级
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源参与装备制造产业的投资,会改变装备制造业企业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尽管还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前景值得期待。产业基金作为典型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新资本的投入和各类资源的重新配置问题,因而对装备制造业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一、探索成立产业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办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主导完成的政策性课题报告提出,中国将建立支持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产业基金。随后,计划规模为5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基金一直在筹划中,这个基金将用于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债务负担、推动企业重组和自主创新。国家发改委重大装备办相关产业组副组长曾表示:“希望借助这个基金在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高和研发费用连续性方面,以及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通过建立产业基金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是解决装备制造业在振兴道路上遇到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从‘制造业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变的有效措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认为,“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就会受制于外国资本,并失去产业控制权。应该通过资本金的注入化解装备制造领域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建立产业直接投资机制,实现装备制造业与金融业的紧密结合。”
200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了关于开展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筹备的申请,并宣布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此外,辽宁省发改委也正式获准开展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的筹备工作。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获得正式批复,也意味着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有了第三个直接融资工具,这不但使装备制造业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同时这也是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特点,在各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仅依靠银行的间接贷款和上市融资这两个主要融资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私募股权的投资方式直接将资金投入到装备制造业企业中,以此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资本的充足率。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筹备获批将使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给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途径,它将成为银行贷款、企业上市融资以外第三个有效的融资工具。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银行间接融资和上市融资两个主要渠道,而要在此基础上开发并利用更多更有效的融资渠道。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股权投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并且降低其资产负债率,使企业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产业投资基金可以称为继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之后的第三个装备制造业可利用的融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股权的形式为没有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
在2006年,中国就首先批准设立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并开始对渤海的两个项目进行实质性的投资。在这之后,中国又批准了三批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试点。至此,中国共有12只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最初参与利用“产业基金支持产业振兴”课题研究的一位专家曾表示,产业基金一旦批准,将会扶持一批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产业基金的用途主要是:一是为一些重要的开发项目和技术领域提供资金帮助,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精产品的研发生产阶段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二是由于一些重大装备的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将带来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产业基金将专门设立重大装备研制开发的风险基金,以此来支持和补充流动资金。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投资基金同样将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但不会过多干预。产业基金将采取私募股权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将促进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金融与产业相结合,并有效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也会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筹集到大量资金,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产业基金带动资源重新配置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1/5至1/4,有力支撑了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管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中国的光纤设备、集成电路、核电设备以及高端设备等大部分依靠进口,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3~5年,在中国为10年,并且其中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在现实的差距面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进行机制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才能赢得主动,有所作为。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对其控制和主导能力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业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另外,也应该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行业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兼并、整合,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在剥离历史包袱的同时,也需要盘活资产以及新资金的注入。这样,在各种融资渠道还不十分畅通的条件下,建立装备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基金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建立基金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起步阶段,真正实现企业化过程。
为了摆脱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一直面临的人员多、包袱重、管理机制落后的困难环境,达到深化体制改革的目的。装备制造业可以进一步尝试把相对优质的资产分拆进而实现股份化,吸引社会或外来资本介入,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推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产业重组和升级。
第二步,逐步深化阶段,装备制造业资产股份化或证券化。
随着10大装备制造业集团的建立,装备制造业行业进入了大规模的调整、提高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军品业务的景气周期逐渐来临,为了逐渐摆脱民品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被动的局面,装备制造业集团开始尝试进入资本市场。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和观念的制约,这些资产都是一些外围的,非核心产品。
从现实情况看,虽然装备制造业集团只是把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证券化,但由于基本面良好,行业景气度高,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同。事实证明,这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证券化改革。因此,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条件下,可逐步将核心资产股份化或证券化,吸引并成立有装备制造业核心资产、大型金融机构、国外资本、民营资本共同参与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产业基金。
第三步,发展阶段,在大型产业基金的支持下,进行装备制造业资产证券化和专业化重组。
在产业基金的扶持下,进行装备制造业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使装备制造业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形成其核心资产的分散化、社会化和证券化,实现专业化重组,按照市场规则完成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行业的目的。利益的一致性,以及装备制造业资产估值的高涨和政策的放开,使得各类社会资本有很强的动力进行大量投资,奠定装备制造业企业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