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调研时,曾三问上海市主要领导,上海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这个问题也是国企发展需要面对的话题。要政策还是要改革,实际上是靠政府还是靠市场的问题,向来被称为是被政府养大的孩子的国企同样也面临是背靠政府这棵大树还是自立创新的抉择。那么,国企发展到底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国企的腰杆怎样才能真正硬起来?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致力于产业发展规律及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研究,尤其对国企发展模式长期保持关注与探索。(本文来源:环球网)
国企成为国家实体经济中的领跑者,可算是一国经济的顶梁柱。国企发展始终存在靠政府还是靠市场的问题。曾经靠政府的政策把持,也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至今仍然有人说国企还不是靠国家政策,还不是因为有“特权”搞垄断才能腰杆这么硬。
实际上,即便政策扶持,即便政府帮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牢靠的结构,经济大潮的浪打来后随时都会坍塌,更不会有成为国家经济支柱的资格,也不可能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走向世界。国企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来自国内各类企业梯队,还要参与国际竞争,技术、能力、产业发展前景都必须要做别人不能做,要有新意、有突破。要能上升到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唯一出路,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才能真的腰杆硬起来。
如果说国企之所以发展的主因是政策支持而获得“垄断”地位,那只能说我们只看到了部分垄断型企业。这与我国的行业格局有关系,中国的国有资本在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比较集中,像自然资源领域,如石油、天然气、风水电等,还有被称作是行政垄断领域,如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等,不论是准入门槛还是市场运营已经形成了一个充分的竞争格局,90%以上的国企也确实在行业领域内具备了竞争能力。
再之,这种资源型企业在上游作业勘探开采部分的确是有行政垄断性,但是对于高稀缺度的自然资源国家采取垄断经营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这在全世界是很普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加上众所周知无论成品油,还是天然气这些资源用品的价格是全政府部门制定,因此,无论是在行政垄断还是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也不可能通过垄断地位在行业中独大获得盈利特权。不得不提的是,国有企业中资源“垄断型”企业数量并不多,这部分企业的收入仅占整体的40%。如果把国企和垄断画等号,那真是以偏概全“一杆打下了一船人”。
国企一路走来,政策也好帮扶也罢,始终并肩同行的还是不断地改革,当然也有个别想省心希望政府拉着走,但那毕竟是少数。可终归路还是得自己走,国有企业即便已经发展成熟,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始终是依附市场的,企业的管理水平、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也会随市场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状态,任何一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无法保证始终盈利或亏损。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出现了大反转的情况。行政干预只能缓一时之困,还得用市场的手段才能长远。
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企业发展根本还是要靠改革。目前,政府已经在经济领域的部分区域逐渐放手,把权力放给市场了,不仅仅是重新激活市场的能量,更是在引导各经济体要“自力更生”,放开脚步自己去闯。
李克强总理三问上海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的国企应该面对的。当下,迟迟未出台的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案,到底有多大的改革力度,是强调政策多点,还是强调改革多一点,答案到了揭晓的时候了。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