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领域,信息化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和革命已在上游装备制造业体现出来。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已然嗅到信息化变革的良机。“拿锄头还是机械化的工具,或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来工作,效率和质量显然不同。
装备制造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决定了生产力发达与否。”
作为制造业基础,装备制造领域推进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升级,将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1,智能制造提高速度与质量
中国制造业要想从大做强,向智能化转型是必然的路径。而要做出高端的产品,必须要通过智能先进的装备来生产。好的材料、装备和仪器,是支撑工厂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一位企业负责曾表示。“相比于传统人工,针对五金产业专门设计的智能磨削机能够把刀的模型数据转换成自动化过程,通过6个坐标定位,材料放进去后很快就能完成打磨。借助信息化,智能机器不仅质量更好,还更高效。”装备制造业对于智能化和“机器代人”的需求更迫切,比如汽车产业,机器人在精密制造上显然比人工更胜一筹。
在全国各地,借助信息化
转型升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同样感受到了智能制造的强大推力。
一家陶瓷公司的机器人正在“学”喷釉动作。“它会把我最好的那套动作记录下来,然后完全再现。”据公司员工小林介绍,人工喷釉的优等率在94%—95%之间,而机器人能达到97%以上。智能化除了提高质量、生产更高端的产品,还能提高效率,并把人从打磨、喷涂等一些环节里解放出来。 高质量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须靠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要推动我国工业从大到强、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型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p#分页标题#e#
据了解,未来很多企业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
2,大数据助推“制造+服务”
智能化并不只是节点式的改善质量和提高效率,依托互联网,不仅要在单机装备中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控制水平,还要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各种集成技术,把装备数据上传到管理系统,在系统中把生产车间所有数据连通起来,并实现车间、用户等各个环节数据的快速传送。未来的装备制造行业要更多地关注为用户服务,而不仅仅是生产售卖机器,互联网和大数据使得服务有很大利润空间。
国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在很多地方,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万物互联,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他们自发的选择。
3,协同制造颠覆传统模式
信息和数据“互联”所带来的红利不止于此。随着与互联网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流通等不同环节也在逐渐紧密。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企业除了能为下游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还能实现多环节并行并提供特殊定制。以前的模式是预先做一批货物存着,而且不知道市场情况如何。今后通过互联网,很多环节可以并行,拿到订单、放上系统、自动排产等环节都可以实现完全意义的标准化和快速反应。#p#分页标题#e#
另外,可以清晰获取哪个产品调货最多、卖得最好、运行最稳定等数据,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能够使我们预判趋势,改变传统的订单生产模式,提前做好准备快速反应。
根据《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特别是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将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形成很大的冲击。
文章编辑:中工联创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