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中国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军海上钻井平台
2013-08-13

据中工联创研究发现,受市场需求增加、政策连续发力的影响,近两年来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良好,国内企业接获订单数量喜人,有部分企业已开始涉足高端海工产品,且已有企业拥有批量化、产业化建造高端海工产品的能力。中国在海上钻井平台方面,开始由浅入深,逐步跻身海洋工程技术的高端领域。中国海工装备的强势崛起,已然成为韩国、新加坡的巨大威胁。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海上钻井平台制造业是亚洲小国新加坡为数不多的重工业之一,尽管需求旺盛,该行业仍然面临挑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陌生:来自中国同行的竞争愈发激烈。


新加坡钻井平台制造商吉宝集团(KeppelCorp.)旗下岸外与海事(KeppelOffshoreandMarine)业务以及胜科海事(SembCorpMarineLtd.)对此拿出的策略是向高端市场转移,它们此前专门生产浅水钻井平台,现在则开始制造可以在更深且更极端的条件下探石油和天然气的设备。但在这一细分市场韩国企业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且中国企业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上述两家新加坡企业公布的第二财季利润同比下滑。


亚洲船厂(大多来自韩国、中国和新加坡)控制了海上钻井设备市场75%左右的份额,直到两年前吉宝和胜科海事还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主要供应商。自升式钻井平台一般搭建在相对较浅水域的海床上。此类平台的造价通常在2亿美元左右。但在2012年,这两家企业只赢得了九张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新订单,而包括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DalianShipbuildingIndustryOffshoreCo.)、中集来福士(CIMC-Raffles)以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hinaOceanShipping(Group)Co.)在内的中国船厂则赢得了14张订单。今年头七个月中国以23张订单领先于新加坡的17张订单。虽然新加坡制造商仍然手握长期订单,但价格更低的中国钻井平台对新加坡来说意味着获得新的业务将越来越难。


位于渤海的蓬莱19-3油田钻井平台

位于渤海的蓬莱19-3油田钻井平台


而新加坡这个受到威胁的行业规模相当大。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数据显示,去年海洋和岸外工程在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出中占比6.4%,带来约190亿新元(约合150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船厂2013年获得的钻井平台订单数量有望创下历年之最,这主要受中国船企从产能过剩的造船业重新调配资源提振。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钻机及海上钻井平台等海上产品销售额达到人民币2,000亿元(约合32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0%。ReligareCapitalMarkets东盟研究部门负责人VincentFernando表示,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并获得技术诀窍,中国船厂都想要击败竞争对手甚至牺牲利润。


胜科海事集团周四公布,第二财季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13%,至1.249亿新元(约合9,820万美元)。该公司表示,预计未来钻机需求强劲但将面临巨大竞争,并称定于本月揭幕的一家新船厂将配备一流的设备。该公司股价今年累计下跌了6.7%。


吉宝集团上个月公布,第二财季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3%,至3.468亿新元(约合2.737亿美元)。该公司当时称,韩国和中国不断加剧的竞争继续打压了产品售价和利润率,不过其订单状况还算不错,截至6月份的订单额达到131亿新元。该公司股价今年累计下跌了3.9%。


吉宝集团首席营运长ChowYewYuen表示,油价持续上涨以及2010年英国石油(BP)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故发生后的安全需求提升均推动较高端钻机的需求日渐增长。油价持续上涨也对成本高昂的储备开采的发展构成了支撑。ChowYewYuen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在吉宝集团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公司将继续做到更好;他提到了技术能力、按期交货的能力以及提供定制钻机的能力这三个方面。


吉宝集团生产的钻井平台

吉宝集团生产的钻井平台


吉宝集团上个月宣布,公司计划在2014年推出新的钻井船设计。钻井船用于三千米水深的勘探工作,造价几乎是自升式井平台的四倍。新加坡和中国在这一专业领域能否与韩国船厂竞争还有待观察。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