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国家核电欲与中电投重组 两公司有望获资产注入
2014-06-13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重组方案即将上报,从4月份开始的这一传闻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国家核电欲与中电投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能电力正在申请IPO,有望成为核电第一股。随着核电建设的不断加速,核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核电有望借助中电投的平台,将核电资产整体上市。中电投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有上海电力、中电远达。


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仅有中电投、中核和中广核三大核电企业具备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而中电投又是最弱小的一家。


分析师表示,与国家核电重组后,中电投可以增强核电板块。我国三足鼎立的核电行业格局将更加稳固。


今年可以说是中电投的改革年,中电投也是第一个宣布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电企。


国家核电与中电投欲重组


核电资产或借壳上市


实际上,关于国家核电将与其它集团整合的传闻在核电业界流传多年,此前多认为国家核电将与中广核整合。


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市场上就不断传出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将要重组的消息。但截至目前,两家公司对此都未作出回复。而近期,更是有消息称,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重组方案即将上报。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确实就重组一事进行过洽谈,但具体事宜不清楚。


而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核能电力”)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募集资金162.5亿元。


中国核能电力表示,此次IPO获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福建、浙江、海南和江苏省的核电项目。这些项目的总价值约为1519亿元。


随着核电发展提速,而发展核电又需要巨额资金,因此,核电企业都在竞相上市,争当核电第一股。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核电建设规模的扩大,巨大的投资需求与企业有限资金之间所形成的矛盾会逐渐突出。而上市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途径。


据了解,目前,除了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电,核电央企中广核、中国核建以及国家核电均有上市计划。在上市方式上,中国核电以中核集团核电板块形式单独上市,中广核将通过新近成立的中国广核电力股份公司上市。


上述人士还表示,对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重组方式,目前并不好确定。但国家核电有望借助中电投的平台,将核电资产整体上市。


据了解,中电投旗下的上市公司有上海电力、中电远达、九龙电力等公司。


中电投改革年


核电将现三足鼎立格局


实际上,中电投与国家核电重组一事,除了国家核电有望借壳上市以外,也有助于中电投扩大资产规模。


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电投电力装机容量8968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占34.19%,资产总额6174亿元。中电投连续3年进入世界500强,2013年位居408位,资产规模在五大电力中算是最小的。


此外,目前国家核电已经在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相关设备、材料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环节的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由4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组成的核电技术集团。


据了解,我国目前仅有中电投、中核和中广核三大核电企业具备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但由于中电投在核电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行业绩上与上述两家存在不小的差距,其控股核电项目的愿望直到2009年在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上才得以实现,中电投核电行业实力相对较弱,但如果与国家核电整合,将明显提升其在核电领域的实力。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电投在煤电、水电、核电领域都不是老大,经济下行期,老大的抵抗力还够,其他的企业压力就会很大。


在沈萌看来,与国家核电重组后,中电投可以增强核电板块,现在核电逐渐成为能源主力,可再生、清洁,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立竞争优势。


此外,分析人士还称,与国家核电整合之后,中电投实力将有极大提升,我国三足鼎立的核电行业格局将更加稳固。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电改不断推进,中电投有望成为电改的先锋。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中电投将在今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允许民资参股部分中电投旗下子公司和建设项目,民资参股比例将达三分之一。


这是电力行业第一个明确表示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电企。可以说,今年以来,中电投改革的动作颇为频繁。


沈萌表示,目前的电力生产行业,除了核电都向民资开放了。从中电投角度来讲,就是进一步降低自己资产的持股比例。就像中石化的加油站,民资也开始介入了。核电比较难,但未来不排除,因为核电这块投入大,风险高,盈利也不明朗,民资不见得有意愿。


他认为,从各个角度评判,中电投的业务都没太多亮点。所以就需要动作大,速度快,花样多,不然会很快掉队。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