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装备制造业的宏观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中长期对行业形成利好
1、在十八大报告中,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意味着在今后的八年时间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不能低于7.2%。
2、日本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后对其产业产生了极大影响。与1960年相比,1970年日本的零售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等产业产值均提高了15%以上。如下图所示。
3、城市群的发展和延伸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国家下一步计划是,将国家级城市群——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领域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同时,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等10个区域性城市群也将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中长期来看,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有利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经济方面增量步入低速期,投资比重逐年减少
经济增长基本告别了辉煌的增长时代,两位数的增长基本不会看到。
1、克强经济学。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巴莱克指出,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核心内容:不出台刺激政策、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三大方面对于中国有几个重要影响:高层对GDP增速的容忍度越来越高,年初时对中国GDP增长是7.5%,但现在已经调低到7.4%了。通过一系列分析,中工联创包括一些国家智库认为,我们国家高层对GDP增长的容忍度应该是7%。那么,意味着下半年经济预期将会调低,要做好心理准备,但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现实。从中长期看,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长将保持在6.5%-8%之间的水平。
2、经济结构改变。在经济增长趋缓的时候,我们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悄然的改变,以今年为基点至以后的趋势是,我国的投资比重占GDP的总额会逐年降低,这意味着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太牢固。具体来说,从2011年1月份开始,从官方统计的PMI和汇丰统计的PMI来看,两者出现很大的背离。官方的PMI注重的是国有企业,而汇丰是比较综合的系统,而从这个比较上可以看出来,国有企业的增长势头相对好过综合情况。由此也说明了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其日损越来越严重,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狭小。同时,长期来看,汇丰的PMI大部分处于荣枯线以下,这更加说明中国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困境会长期持续。
三、社会方面劳工缺口逐年增大
社会层面来看,劳工(尤其是青壮年劳工)的缺口在逐年增大。一直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农民工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这两个区域的民工数量却在逐年递减;同时,农民工的年龄比例在发生着变化,总量降低的同时年轻的农民工越来越少。此外,我们国家的工作年龄人口占比也在逐年减少,以今年为基准,之后的十年中,我们国家的工作年龄人口数量在急速降低。因此,国家人口红利也在逐步消失。而再过二十年之后我们与美国情况接近,但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我们也是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城镇率虽然在快速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的75%相比,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会更进一步地拉低我们的工作人口比例。
四、技术方面工业机器人数量快速递增
技术有所提升。近5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新安装量在逐年增加,2008年以前是一个很小的值,但2008年之后每年都在快速递增。虽然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我国的工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密度还是比较低,与韩国相比,差距达十倍之多。虽然工业机器人数量在激增,但因为我国的社会劳动力人口不足的状况,会带来几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我们国家的生产效率会极大提高;第二个变化是,我们国家原来依靠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产业会有所受损。
(本文节选自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武在“2013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会暨《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发布会”上的演讲内容,敬请关注更多权威观点。)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