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企业当下应该积极修炼内功,做到“临危不惧”、“有机可乘”。
市场滞涨时期,企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便会逐一暴露,但也正因市场的不景气,企业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提升。危机,并不单独指某一个方面,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刻;弯道超车,你准备好了吗?以下列举国外企业的经营之道。
GE公司。托马斯·爱迪生与1878年成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该公司是电灯起家,但是通过多元化发展,其特点是产融结合、全球经营。其产业主要有八大领域:能源服务、航空、医疗、资本、交通运输、石油&天然气、发电设备&水处理、商用、家用解决方案。2012年,GE的合并营业收入达1470亿美元,其EBIT为161亿美元。
当时,通用汽车和通用电气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生产汽车的,而后者则是除了汽车领域,涉及范围较广,金融、电气、航空、交通、广播电视、通信、建工、油气、塑料、贸易、家居、光缆……。杰克·韦尔奇上任之初,就着手对业务庞杂却缺乏协同性的GE商业帝国进行战略调整,让GE顺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迎来发展的第二春。他采取的战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三环战略”,环外业务全部剥离。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是:“数一数二战略”,其余剥离或重组。即:聚焦优势领域、集中强势资源和能力、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
但是战略的调整须要通过具备相应能力的组织来承载和落地,为此,GE开始了基于战略的集团管控设计。
总体设计目标是偏战略的财务型管控模式。见下图:
起初,GE俨然是一家“老国企”,企业问题重重:机构臃肿、等级森严、流程繁冗、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然而变革之后GE活力重生,企业员工由原来的40.4万人缩减到22.1万人;公司超过350个事业部和部门被剥离或整合;管理也更加扁平化,其幅度由原来的12级压缩为5级。
与1981年相比,1994财年GE营收为601亿美元,增长了2.21倍;净利润为47亿美元,增长了2.93倍;总资产为1945亿美元,增长了9.3倍;但员工人数却为22万,比1981年减少了0.5倍。这些数据的对比便是其“减员增效”所取得成果的最好的诠释。
GE不仅具有中短期的发展战略,还通过全面提升品牌,来实现品牌溢价。其产品LOGO一直在调整,演变如下:
GE的品牌价值长期居于全球前五,光景最差的年份也居于全球第六。作为一家以重工业为主业的多元化跨国企业,GE的品牌价值将西门子、3M、卡特彼勒等巨头远抛脑后。下图为GE与西门子的品牌价值对比图:
但是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毕竟有限,所以须要选择最为迫切的方面着力提升;而品牌是中国企业普遍的软肋。
上述数据显示,在“财富10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11%,由于中国企业向来热衷于追求“规模效应”,而不重视品牌效应的建设,因此在“Interbrand100”中,中国无一家企业上榜,与此同时,美国企业却占据着品牌百强榜单的半壁江山,这说明中国企业是大而不强。此时,有一个问题就需要提出来,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国内企业由于其品牌无人知晓,因而品牌溢价也就无从谈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外设备价值10个亿,而中国设备则只有1个亿,却还认为是天价,这就是区别所在。因此,企业的主要发展在哪里?是追求短期利润,还是追求长期的品牌溢价?
在此方面,中工联创已经有过长期的品牌观察和研究,中工联创在装备制造产业和品牌专业上都有深厚的研究和积累,实现横向和纵向的完美融合,助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打造高价值品牌。中工联创具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战略规划思路:
(本文节选自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武在“2013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会暨《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发布会”上的演讲内容,敬请关注更多权威观点。)
编辑:中工联创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