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制造业服务化尚处起步阶段。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必须围绕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突出发展重点。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支撑条件,现阶段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养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外包、检验检测服务、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支撑转型升级的能力。
二是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化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增值服务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也加快了服务化步伐。如陕鼓集团发展风机远程诊断和维护,潍柴动力大力发展再制造等。要积极引导制造企业立足产品制造,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专业维修等新型业态,提高专业服务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
三是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同等重要。苹果、英特尔、谷歌等,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要鼓励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比如在节能环保领域就需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商业性的增值服务新业态。
对此,中工联创认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转型升级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层面和最终落脚点。没有大量企业的转型升级,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在企业转型升级中,企业家是重要推动力。事实证明,企业家如能顺应发展趋势、主动作为,往往能带领企业乃至某个产业走上升级之路。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环境。如,创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收益率大致相当的条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加强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环保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等。我们应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发挥工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本文节选自中工联创(北京)国际装备研究中心《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敬请关注更多权威观点)
编辑:中工联创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