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2年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再次进行了下调,其中对中国经济增长幅度的下调还要更大些。世行近期也调低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而从近期国内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的确依然乏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继4月同比下降2.6%后,同比再度下降了2.9%。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5月新增贷款为6674亿元,低于4月的7929亿元;5月的总体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19万亿元,也低于4月的1.75万亿元。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5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15万亿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仅增长0.4%,远低于上月的14.7%以及市场预测的7.4%;进口同比则下滑了0.3%。而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外部需求的低迷。
中机联相关人士在分析机械工业今年经济运行形势时表示,机械产品价格指数低位趋稳,但3、4月份再现下行之势颇为令人不安。 该人士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有望实现约十个百分点的增长。与此同时,他对行业内竞争加剧,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表示甚为担忧。
北京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其近日完成的《2013年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有55%和68%的企业在2012年没有实现营业额增长及净利润增长;在中小企业老板群体中,有43%感受到沉重的经营压力;有66%的受访企业对国内的经营环境表示悲观;近六成企业主不看好未来三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高达85%的企业主认为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并表示“假冒伪劣和模仿猖獗”以及“国企拥有不公平竞争优势”使得竞争环境更加恶化。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如此,在国有企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装备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增速却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被认为是前四个月行业触底回升的最大贡献者。
经济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繁荣—滞胀—衰退—复苏—再繁荣,如此循环往复。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如何顺应市场的内在节奏,能动而持续地推动自身能级与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量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进而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即使在国内,目前,那些真正拥有自主高新技术的企业,受到市场深幅下调的影响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而遗憾的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诸多国企中,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机制保障。很容易发现的一个事实是:越是国企占有高权重的行业领域,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是缓慢。(本文节选自中工联创(北京)国际装备研究中心《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更多权威观点敬请关注7月即将推出的正式发行版。)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