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中国经济面临哪些“两难”
2015-02-26

中工联创近期观察研究表明,7月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漫长的经济“萧条”牢底似乎终被“坐穿”。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经济库存周期开始变化,好消息是经济漫长的探底过程或告一段落,坏消息是经济仍旧面临着一些两难困境。那么,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瞬时变暖?中国经济面临哪些两难困境?今天我们将先看一则关于中国经济两难困境的论述,之后我们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实时更新和评述。(文章来源:FT中文网)


7月经济数据普遍有不少好消息。官方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50.3,不仅高于6月水平以及50的荣枯线,更是远高于仅为47.7的汇丰PMI指数,令外界的担忧稍有平复;工业以及外贸等数据都有所起色,工业增加值7月同比增长了9.7%,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2217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1%,进口同比增长10.9%,均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一度令人困扰的通胀威胁减弱,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为2.7%,距离官方目标仍旧有充裕空间。


经济数据普遍好于经济学家预期,并不是实际状况一夜之间变暖,而是之前集体预期过于悲观。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库存周期开始变化,好消息是经济漫长的探底过程或告一段落,坏消息是经济仍旧面临两个两难处境。


第一个两难是经济继续放缓与去杠杆进程的矛盾。今年以来,无论官方口径还是业界总结的李克强经济学,去杠杆总是热门词汇,这也意味着必须控制甚至降低债务比率。期待很美好,现实更骨感,伴随着信贷的积累以及过剩产能的恶化,或许仍旧不得不面临进一步加杠杆的压力。近期虽然社会融资总量下降,但央行公布的广义货币量有所反弹,同比增速14.5%,高于6月以及市场预期。同时,多地传出地方政府私下接受信贷刺激的传言,似乎暗示着中国经济对于债务扩张已经患上依赖症。


经济一旦接近杠杆顶峰,其脆弱性则超出预期,不经意的变化也容易造成经济雪崩。也正因此,如果当下强行去杠杆,那么硬着陆风险加大,如果不去杠杆,那么加杠杆最终带来的债务风险也会有清盘之日。


第二个两难在于如果默认经济不得不继续加杠杆,那么这也意味着资产价格必须维持高位,那么当下需要人民币维持强势,但是强势的人民币显然不利于当下出口,进而也会影响经济复苏。如果不能维持人民币的强势,那么国内资产价格面临重估之虞,这并不美妙。


在8月10日的《中国经济怎么了》读书会上,复旦大学的韦森教授不无困惑地表示当下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时候,而东方证券的经济学家邵宇博士则认为很难为中国寻找准确的参照系,他列举了好几个历史参照系:1800年的英国、1920年的美国、1990年的日本、1997年的东南亚,甚至还包括一个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版本。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