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跟随战术”何日不再成装备制造业的圣典
2015-02-26

装备工业属国家战略性产业尽人皆知,其产业竞争力是标杆性的。因此,产业发展的战略权重显然要超出战术的层面。如果,在产业现实中情况不是这样,那么承受代价将是必然的,无论这种代价有多么沉重。


就像曾经的中收集团的“新疆Ⅱ”,福田雷沃的收割机“谷神”,几年来在农机市场的大行其道也算得上是个传奇了。不过,作为一个以“跟随战术”为看家法宝的后来者,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盛及衰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后,当市场需求渐趋饱和的背景下,特别是当不容易发现合适的跟随目标时,福田雷沃似乎在农机产品线上也经历了一个利润点及业务增长的“天花板效应”,甚至在工程机械市场达到沸点的前些年,其农机产业大有趋于边缘化的意味。


有趣的是,如今擅施“跟随战术”的福田雷沃遭遇到“跟随战术”的逆袭。奇瑞重工横空出世,而其号称为集成创新所得的收割机“谷王”进入市场后,福田雷沃的自信连带已有的市场份额同时被不断消磨。于是,两个新老自诩为“成功突破”的农机企业开始了另一番的“全方位”较力,而这种较力似乎是涉及除去产品研发外的所有领域,而且是无底限和不受控制的。事实上,这种“内斗”在国内产业中并不稀奇,特别是当市场陷于艰难处境时。比如在工程机械的两巨头之间。


“跟随战术”是描述一些企业特质的常用词。其关键点在于基本放弃产品的原创性研发与市场培育,而是竭力“复制”那些已在市场上有成功表现的产品,再以特有的经营方式抢占市场。而“跟随战术”是如此的盛行,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发现,国内企业生产的无论是小麦机、拖拉机、玉米机还是工程机械,大多是千名一面,如果说是有区别的话,或许就体现在产品色彩不同罢了。


显而易见,“跟随战术”具有低成本、投机性等特点,同时也是“聪明”的、现实的。但如果国内产业领域充斥着“跟随战术”,无论对产业还是企业而言,则都是悲剧性的。难怪一位国内著名内燃机企业高管就说过:现在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你花了大代价研发的新产品,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人“复制”。基于此,谁还愿意投入大量资源搞研发呢?


应该指出,当下的国内市场“契约精神”严重缺失。这种缺失并不在于没有相应的契约文件,而是这种契约基本就不具备强力的约束力。比如,上游企业面对所配套主机企业的强势地位,契约(合同)有时更像一纸空文。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意愿,要求产业和企业改变传统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但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是单方面努力所能实现的。


现实是,眼下能够被用于“复制”的成功产品样本变得日益稀缺了。如今,产品需求的个性差异与细分市场对装备能级的不同诉求,已经使得适合规模化运作的产品变得可遇而不可求。尽管,差异化产品往往更能反映出附加值。不过,差异化战略显然与“跟随战术”的原则是相违背的。但是,如果“跟随战术”仍能大行其道而不是强调创新能力生长的话,人们真正要担心的是,“复制”性成功还将有多少可利用资源?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