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WorldBank)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正处于失去全球最大经济体地位的边缘,今年其经济规模很可能落在中国之后。如果真是这样,这一超越则要比人们普遍预期的来得更早。
自1872年超越英国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大多数经济学家此前预测,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
上述数据是由世行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ComparisonProgram)编制的,是对货币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的最权威估计,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大多数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机构所采用。这是自2005年以来该数据首次进行更新。
在对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进行广泛研究之后,世行得出结论认为,较贫穷国家的货币购买力要比早先预期的强,因而调高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相对规模。
作为对真实生活成本的估计,购买力平价(PPP)被认可为比较经济体规模的最佳方式,比变化无常的汇率更为理想,汇率很少能反映出商品与服务的真实成本。IMF基于汇率指标估算,2012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2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为8.2万亿美元。
2005年世行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尚不及美国的一半,仅为美国的43%。使用购买力平价这一新的方法,并考虑到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快于美国这一事实,世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87%。
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世行报告称:“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
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这些数据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图景,提高了大型中等收入国家的重要性。印度此前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如今已变为全球第三。2005年,印度经济规模是美国的19%,到2011年达到美国的37%,该比例提高了将近一倍。
俄罗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都进入了全球经济前12强。相比之下,由于成本高、增长低的缘故,英国和日本相比2005年排行榜与美国的差距拉得更远,德国的相对排位略有提高,意大利则维持了原有排名。
这一结果将加剧有关世行和IMF等全球性国际机构投票权的争论,世行和IMF与全球经济实力对比越来越脱节。
在考察实际人均消费时,该报告发现,新方法加上贫穷国家增长更快这一事实,已导致贫富差距“大大缩小”,“表明世界已变得更为平等”。
世界富国的GDP仍占全球GDP的50%,而其人口却仅占全球人口的17%。
对比不同国家的生活成本之后,该报告还发现,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四个经济体是瑞士、挪威、百慕大群岛和澳大利亚,最低的是埃及、巴基斯坦、缅甸和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