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提升装备工业竞争力应重点关注中小企业
2015-02-26

编者按: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在传统的制造概念大有被新方式取代的趋势下,中国装备工业显然仍处于一种迷茫之中。那么,中国装备工业如何在低迷期求活并获得发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中的转型升级?国内专业的研究咨询机构——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外装备工业研究专家学者编撰的《2014装备工业蓝皮书》即将出版,该书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里节选了其中一个观点,供业内人士先睹为快。


在装备工业领域,小微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相当数量的企业居于产业链上游或者是基础支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链所能达到的高度。不过,长期以来,体系中“重主机,轻配件”观念顽固。在产业构成中,国企占支配地位以及他们习惯的发展方式,使不具备“统一”价值观的小微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上处于“血水煎熬”的状态。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局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绘制了一份中小企业“生命曲线图”:近五成企业生存时间不足5年,死掉的企业平均寿命仅6岁。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选择方式,对企业存在条件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政府不应以所有制为依据,只去“救”那些庞大但低效的企业,而对小微但高效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毕竟,中国60%以上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由小微企业完成。其中,由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完成的创新成果占比高达80%。因此,在体制内存量企业难堪重任的背景下,推动中国装备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必须将小微企业从被“煎熬”的生存状态调整到更容易发挥内在活力与创新能力,使这种正能量可持续并易于为产业所吸纳的格式。否则,转型升级仍将只是空谈。


中工联创(IEM)在《2014装备工业蓝皮书》里,系统剖析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以及国外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和思路。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