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机床设计和制造领域的产学研联合现状
2013-09-12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机床制造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和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架构。截止到2008年底,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见表1。


机床数据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大多依托高等院校,是知识供应的源头。我国大多数高等工科院校尽管都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但以机床设计和制造作为长期研究方向的高等院校很少,教师和学生都很少接触生产实际,不了解企业。在硕士和博士培养过程虽有一定数量的选题涉及机床设计和制造工艺,但大多数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以实验为基础、面向企业需求的研究甚少。


到目前为止,我国机床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每个节点尚未完全按其预期功能运行,节点与节点间的链环尚未形成,并没有构成有效的知识供应渠道,或者说知识供应链中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其中有技术传输链的断裂,也有人才链的断裂。


在我国机床设计和制造领域,产学研联合的主要形式是以承接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委托的项目为基础的,通常是为期两、三年的合作和短暂的利益联盟,其目标是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通常是某一产品或某项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项目完成后,伙伴合作关系就不存在了。因此,高校院所的研究方向缺乏系统性、延续性和知识积累,有什么项目可以拿到钱就干什么,大多数并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目前,在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


1)利益的冲突。我国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过度知识商品化”的思维,往往要求“名利双收”,技术转让费、产品利润分成以及技术成果占有等寸步不让,企业感到难以承受。


2)目标的差异。对高等院校的教师来说,所看重的大多是论文成果和获奖等级,企业要的则是最终形成产品。中间转化过程大家不感兴趣,因此合作往往难成正果。


3)信任度危机。工厂担心院校的技术成果不成熟、不实际,难以实施,院校担心知识产权流失。大多数合作是在互相提防、猜疑中艰难地进行。(本文节选自中工联创(北京)国际装备研究中心《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敬请访问浏览蓝皮书核心信息和征订渠道)


编辑:吴明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