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53779975
洞察
INSIGHTS
如此“中企500强”何益之有
2015-02-26

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评选结果昨日发布,结果自然不出所料,中石化以29450亿元营业收入,连续十年排名“中企500强”首位,四大国有银行全部入围前十,榜单前19名均为国企。互联网企业入榜成为唯一引人关注的特别之处。但区别于“世界500强”评选的权威性,“中企500强”的评选已经掺杂了些许“秀”的成分。且不说一些“大鱼”的漏榜,仅凭赚钱的“大户”与亏损的“伙计”同排一榜这点足让人感觉怪异。毕竟,这是对企业“强”的评选,而不单是对“大”的公示。


应该说,在当下积极推进市场化,深化国企改革,提倡打破行业垄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技术创新的基本面下,“中企500强”的评选很有必要多植入与“强”有关的技术因子了,若再继续以体量为主要指标评选“中企500强”,似乎将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长期以来,中国无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抑或是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得粗放有余而缺乏精细,对于以付出巨大资源、环境代价的经济增长,缺乏个性而拥挤不堪的城市,不畏同质化而疯狂扩张的企业,人们几乎陷入麻木状态。在GDP的指引下,“快”和“大”被变态地追逐。进入各种评选榜单,诸如“中企500强”、“各省市区GDP增长排序”、“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等等,似乎都在为经济总量的规模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许多央企更热衷于攻城掠地,圈地围场,或以垄断优势大量占据资源。而在竞争性领域的央企则多表现得脆弱不堪,痴迷于扩张的属性使之除了所谓的大再无其他,比如中国二重。应该说,这种与强无关的大其最终结果只能是灾难性的。


中国装备工业的产值总量已高居全球首位多年,而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短板却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突破,产品同质化,产能低端化,创新能力缺失等瓶颈问题似乎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可抗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入选所谓“强”的榜单只会多些别样尴尬。


新时期,即使只是“秀”场亦应更多释放正能量。如果“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不能选择诸如人均产值率、人均利润率、研发强度、投资收益率等指标,那么,就让央企们在此榜单自娱自乐吧。


编辑:田苗苗

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中工联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